【棹字什么意思】“棹”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,但在日常使用中并不如“船”“桨”等词频繁。许多人对它的具体含义不太清楚,甚至在阅读古文或诗词时会遇到困惑。本文将从字义、用法、相关词语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字义总结
“棹”是一个形声字,由“木”和“召”组成,本义为船桨,引申为划船的动作或船的代称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,“棹”常用于描写行舟、泛舟等场景,具有浓厚的诗意和画面感。
- 本义:船桨
- 引申义1:划船的动作
- 引申义2:船的代称
- 文化意象:常与山水、自然、闲适生活联系在一起
二、常见用法及例句
用法 | 释义 | 例句 |
名词 | 船桨 | “轻舟一叶,棹影随波。” |
动词 | 划船 | “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但见江上烟波起,谁人棹橹过江来?” |
名词 | 船 | “渔舟唱晚,响穷彭蠡之滨;雁阵惊寒,声断衡阳之浦。”(《滕王阁序》) |
三、相关词语
词语 | 含义 | 说明 |
棹歌 | 划船时所唱的歌 | 多用于古诗文中,表现悠然自得之情 |
棹夫 | 划船的人 | 多用于描写劳动人民的形象 |
棹板 | 船桨的别称 | 有时也指船体的一部分 |
棹影 | 船桨在水面留下的影子 | 常用于描绘宁静的水景 |
四、文化背景与诗词引用
“棹”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营造一种闲适、静谧的意境,尤其在描写江南水乡、山林隐逸生活的作品中更为常见。例如:
- 李白《早发白帝城》: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
- 王维《青溪》:“言入黄花川,每逐青溪水。随山将万转,趣途无百里。声喧乱石中,色静深松里。漾漾泛菱荇,澄澄映葭苇。我心素已闲,清川澹如此。请留盘石上,垂钓待渔翁。”
这些诗句中虽未直接出现“棹”字,但其意境与“棹”的意象高度契合。
五、小结
“棹”字虽然不常见,但在文学和文化语境中有着独特的意义。它不仅是具体的工具——船桨,更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的象征。了解“棹”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、诗词中的意境与情感表达。
表格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拼音 | zhào |
部首 | 木 |
笔画 | 13画 |
本义 | 船桨 |
引申义 | 划船动作、船的代称 |
文化意象 | 自然、闲适、诗意 |
常见用法 | 名词、动词 |
相关词语 | 棹歌、棹夫、棹板、棹影 |
诗词例子 | 《早发白帝城》《青溪》等 |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“棹”字的含义及其在文化和语言中的应用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个字的用法和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