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贾生的原文和翻译】《贾生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借古讽今,表达了对汉代名臣贾谊的惋惜与对其遭遇的同情。该诗虽篇幅简短,但寓意深刻,常被用于文学赏析和历史教学中。
一、文章总结
《贾生》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汉代才子贾谊的悲剧命运,通过对比汉文帝对贾谊的器重与最终未予重用的事实,反映出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。李商隐借此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绪,同时也揭示了政治环境对人才发展的影响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宣室求贤访逐臣, | 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贤才,征询被贬的臣子意见, |
贾生才调更无伦。 | 贾谊的才华无人能及。 |
可怜夜半虚前席, | 可惜到了深夜,文帝仍虚心请教, |
不问苍生问鬼神。 | 却只关心鬼神之事,而不问民生疾苦。 |
三、作品背景与意义
《贾生》写于晚唐时期,李商隐借贾谊之典,表达自己对当时朝廷用人不当、忽视贤才的不满。贾谊本为汉初杰出的政治家,却因遭人排挤而不得重用,最终抑郁而终。李商隐通过对贾谊遭遇的描写,影射现实,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伤。
四、艺术特色
1. 借古讽今:通过贾谊的故事,反映现实社会问题。
2. 语言凝练:全诗仅四句,却意蕴深远。
3. 对比强烈:文帝对贾谊的重视与最后只问鬼神形成鲜明对比,增强了讽刺效果。
五、结语
《贾生》虽短,却蕴含深厚的历史与情感内涵。它不仅是一首咏史诗,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。通过阅读与理解这首诗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李商隐的才华,也能体会到他对国家与人才命运的关注与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