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巍巍的含义】“巍巍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形容山峰高大雄伟、气势磅礴的景象。它不仅用于自然景观的描写,也常用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、志向远大、成就非凡。在文学作品和日常表达中,“巍巍”往往带有庄重、崇高的意味。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含义 | 用法举例 |
巍巍 | 形容山高大雄伟;也可引申为崇高、伟大 | “巍巍群山耸立于天际。” “他的精神如巍巍高山,令人敬仰。” |
二、词源与文化背景
“巍”字本意为高大、险峻,常用于描述山势或建筑物的高耸。而“巍巍”则是“巍”的叠用,加强语气,突出其壮观与宏伟。“巍巍”最早见于古代诗词,如《诗经》中便有类似表达,后逐渐成为文人墨客常用的修辞手法。
在中华文化中,“巍巍”常与“高”、“大”、“壮”等词汇结合使用,象征着一种超越凡俗的精神境界,具有浓厚的哲学与审美色彩。
三、现代应用与语境
1. 自然景观:用于描绘山脉、建筑等高大宏伟的事物。
2. 人物赞美:形容某人德高望重、成就卓越。
3. 文学艺术:常见于诗歌、散文、影视剧等作品中,增强语言的表现力。
四、与其他词语对比
词语 | 含义 | 与“巍巍”的区别 |
高耸 | 形容物体直立高大 | 更侧重物理高度,缺乏“巍巍”的崇高感 |
崇高 | 表示道德或精神上的伟大 | 更抽象,多用于思想层面 |
壮丽 | 描述景色美丽壮观 | 强调视觉美感,不强调“巍”所含的“高” |
五、总结
“巍巍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汉语词语,既可用于自然景观的描写,也可用于对人物精神的赞美。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对崇高、伟大、坚韧等品质的追求,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具有重要的表达价值。通过合理运用“巍巍”,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与表现力,使表达更加生动、深刻。